首页 > 走进连平 > 连平文化 > 传统习俗
民间习俗:踩龙
2021-03-08 来源: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字体大小: 默认   
分享到:

  大湖镇位于连平县境东南部,东邻绣缎镇,南接东源县黄沙镇,西依三角镇、忠信镇,北与和平县相连,是抗日战争时期的“红色革命圣地”,也是中共连平县革委会时期第一个党支部诞生地。该镇地处新丰江上游,地势平坦、广阔,素有“小灯塔盆地”之称。踩龙就是大湖镇五禾村在元宵期间庆贺婴儿诞生的人生礼俗活动(也叫上灯习俗),也是连平民间别具一格的传统习俗活动。

0接麻橙场景.jpg

  踩龙活动主要分布在连平县大湖镇五果片(4个屋,分别为马祠堂、骆形屋、老屋、新屋坪),属五禾村委会管辖,都是曾姓家族。据曾盛兴、曾保平2位老人说,五果片居民是清雍正年间从大湖寨迁移而来,距今约有240多年,自从定居至此,便有上灯踩龙活动,也就是说踩龙已有200多年历史了。踩龙活动体现了五禾村民间民众对望子成龙的一种美好祈盼;另外,踩龙是一项集体活动,表现了五禾村民众团结和谐的氛围。

  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五禾村委会都要为添丁家庭举办上灯习俗。这天上午会在祖祠堂吊上一盏大花灯,并设上香案。每个上一年生有男丁的家庭要在祖祠摆上一张桌子,写上新丁的姓名和祝词。然后,由宗亲们敲锣打鼓、燃放爆竹到各灯主家接“麻橙”(麻橙是用芝麻和米粉制成的一种糕点,其寓意多子多福,百子千孙)。然后,灯主托着“麻橙”和宗亲队伍一起把“麻橙”送到祖祠,将“麻橙”放在摆好的桌子上并烧香祭祖。接着,分别到各家饮“灯酒”(饮灯酒要年满15岁的男丁)。饮完灯酒后,灯主要给60岁以上的老人回手信,即一块猪肉,以示答谢。白天上灯庆贺仪式完成,晚上再举行踩龙活动。

  踩龙活动简单而言就是五禾村宗亲集体打着火把,敲锣打鼓,到山上将“龙”唤醒,把“龙气”赶到家中,盼运祈福的一种集体活动。民间笃信宗亲去踩龙后生子能成“龙”。

02踩龙 场景四.JPG

  元宵节晚上七时,五禾村中各屋男女老少齐聚祖祠大坪,先把准备好的火把装满煤油(火把是用黄竹制成约6—8公分长的竹筒,在竹筒内塞上棉花,再装上煤油,将火点着便是火把了,是上山的照明工具)。然后排好队形,安插好锣鼓队(一般10人)、指挥者以及挑香烛、爆竹、燃油的补给人员,踩龙队伍一般都有100多人。一切准备就绪后,就开始上山踩龙,踩龙队伍由祖祠出发经长江山→大窝山→汉獭擒鱼(山名)→再回到祖祠祭拜→最后分散归家接“龙”气。

  踩龙队伍在指挥者的带领下,举着火把,沿着山路前进,在黑夜里举着火把的队伍就象一条火龙,鳞光闪闪,火光冲天,蜿蜒摆动。呐喊声、爆竹声、锣鼓声齐鸣,响彻云天,热闹非凡。冲天而起的火花,五彩缤纷,颇为壮观。

  大约2个小时后,踩龙队伍回到山脚,再入祖祠拜祖,然后各自回家。到了家门口,各家还要烧香燃爆竹,将火把插在家门前,名为接“龙”气,直到火把燃尽为止。

  踩龙活动的传统祭祀仪式和活动形式,记载有许多历史,文化信息和原始记忆,具有民俗学研究价值。

  踩龙活动是一种集体性的宗族活动,具有凝聚民心、维系团结以及怡情乐性的教化作用,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

  踩龙活动寄托祈盼,蕴含人本意愿,具有一定的人文价值。

  踩龙活动是大湖镇五禾村的传统习俗,村里每年都要依照惯例举行。近年来,由于产业结构的变化,外出人员增多,同时也受市场经济的冲击,人们的观念也有所转变,参加踩龙活动的人员有所减少。

  2008年10月,踩龙被列入河源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