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连平 > 连平文化 > 传统习俗
民间习俗:伯公生日
2020-12-09 来源: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字体大小: 默认   
分享到:

  伯公生日是连平县城分司街街民在每年农历二月初二这天为土地神福全(分司街街民尊称的土地神名)庆贺寿辰的一种民间习俗。

  伯公生日的庆诞习俗是连平县城独有的一种传统习俗。据说在明末(1634年)连平建州时,州城有24条主街道。街道建成时,经常发生一些怪异的现象,街道先民为了整邪避凶,分别在24条主街道的街头设置了伯公神庙,分司街的伯公叫福全,玉带街的伯公叫福德…… 等等。自从有了伯公庙后,闹邪的现象就没有了。街道先民认为伯公神显灵能够整治邪怪,就经常备些祭品敬拜伯公神,虔诚备至。这些虽然带有迷信色彩,但纯朴的街民却更加笃信伯公神佑。自此,分司街街民为了感恩,在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每家都去祭拜伯公福全,并且以更隆重的仪式来庆贺伯公福全的寿辰。从此,便形成了一种固定的习俗。

33.png

  分司街位于县城的东南方,是一条东西走向的长街,长大约有200多米。明朝正德年间,隶属和平县辖区,由于距离和平县衙较远,就在分司街的位置建立了一个分司衙门。连平建州后,重新规划了街道,这条街就叫分司街。现在分司街住有40多户人家,有20多个姓氏,可见这里的住户也是几经更替和融汇才形成了今天的局面,也许正是人员的复杂,人们冥冥中更祈望神祉的保佑。街头的福全伯公庙,庙不算大,但小庙每天都是香火缭绕,庙门贴有一副红纸对联。庙内的福全伯公端坐庙中央,案头插满香烛,两侧放满果品,可见,街民敬神的虔诚之心。

  民间传说每年农历二月初二是土地公公的生日,称“土地诞”。分司街街民为了给土地公公“暖寿”,街民自发筹款为伯公祝寿。筹款一般在正月十五就开始,由有一定威望的三五人组成理事组,街民每人出10—15元交到理事组。理事组的妇女负责所有祭品的采购工作,包括为大型酒宴作准备。男人则为仪式、龙狮队、乐队、下厨作准备。

  农历二月初二这天上午,吹笛手一大早就位,并开始奏乐造势。然后,按照日历择好的吉时,开始祭拜仪式。

  伯公庙坐落在分司街东头。参加祭拜的成员在分司街西头列好队伍,先由一名妇女挑着祭品走在前面,敬拜伯公的祭品,一般有:三牲、果品、酒水、香烛、鞭炮、纸扎物等。接着是两人擎着一个牌匾,匾上书有“福全寿辰”四字,随后是龙狮表演队,紧跟着锣鼓、八音乐队,最后是街民。吉时一到,祭神仪式就开始,队伍从西头向东头走去,龙狮队边走边舞,锣鼓、八音边走边奏,鞭炮齐鸣,一直走到伯公庙前,最后,摆好祭品进行集体祭拜。

  祭拜伯公的仪式完成后,就到东街村委会庆贺,再从东街到南街转向玉带街敬拜福德伯公(玉带街街民对土地伯公的尊称。据说分司街的先祖和玉带街的先祖是亲兄弟,各居一条街。分司街先祖为长兄,互相敬拜伯公,以示亲睦)。然后,再回到分司街,一般不走回头路,接着就准备摆街宴庆贺。

  街宴开始前,先在分司街摆上桌凳,家家户户都将自家的桌凳摆在门口,一般都有30多桌。参加街宴的人,除了分司街街民外,也有前来祝贺的其他街民参加。摆街宴是整个过程中最热闹的环节,全街男女老少相聚在一起祝酒庆贺。每桌酒菜以前是以“连平八盘”为主,现在增加了两菜一汤,合为“十菜一汤”。酒水主要是“连平客家娘酒”,有时也加些其他酒。街宴完毕,还要带“福”回家。

  带“福”回家也就是用碗带点食品回家,沾沾伯公“福”,祈求伯公保佑全家平安健康。所带回家的东西是一个碗又称为“寿碗”和三个鸡蛋(鸡蛋有圆满、顺利的意思),整个过程到此就算完成。

  伯公生日是一种民间习俗活动,它蕴含有民间信仰、礼仪、音乐、表演和饮食等特色,对了解当地文化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也体现了分司街街民团结和谐的深情厚谊。

  2009年10月,伯公生日被列入河源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