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湖柴火炕花生清脆可口、口味醇香,有一种独特的烟熏香,是大湖镇独有的一道美味可口的传统名吃,也是客家人的特色食品,其制作工艺独具风格,具有浓厚的乡土特色。一直以来,大湖柴火炕花生都是大湖人日常会客的小食,更是逢年过节送礼的佳品,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大湖柴火炕花生起源于何时,已难以考证,据访百岁老人都说是祖辈传承下来的,一带一,随后在大湖一带流传开来,距今也已经有近300年的历史。它的起源来自一个古老的典故:传闻何氏十三世祖叶祖婆,是一个勤劳的寡妇,一人饲养几十只鸡,养鸡的鸡圈上铺满竹片,起保护和排气作用,某年花生大丰收,收后却无好天气晾晒,叶祖婆将花生摊在鸡圈上,用火炕,防止花生发芽,待天晴后晾晒,谁知天公不作美,反而天天下雨,叶祖婆只好将花生一直放在鸡圈上用火炕,时间一长,发现花生炕后冒香气,就试吃一个,感觉十分脆香,但是较淡,叶祖婆灵光一闪,就吩咐她儿子试着用盐煮好花生后再炕,这次炕后的花生更加脆香可口,那年春节叶祖婆就用这种方法炕制花生,并作为礼品送给亲戚朋友,受到大家的喜欢。
大湖柴火炕花生制作技艺主要分布在连平县大湖镇盘石村四角楼和油村的何新屋。其制作主要原料为花生,制作程序有选料、蒸煮、挑选、炕制等四道工序,其中炕制程序最为重要。先将新收的花生(何新屋田地生长的花生较好)进行初步的挑选,丢弃不饱满和或坏花生,进行清洗后,加以盐、茴香等其他配料一起放入铁锅中蒸煮约二十分钟,期间要用铲翻炒花生,让其均匀受热;然后将煮熟、夹杂有各种香味的湿花生倒出来进行第二次挑选,挑选过后就将花生放入一个用铁锅、泥砖、竹垫等砌成的特制柴火炕上(柴火炕呈1.35米×1.35米正方形,高1.38米,火炕里面有纵横交错的火砖排列着,主要是能达到四面均匀受热的作用),在炕下利用铁锅的温度用木柴慢火将花生炕干,约需炕制32个小时,期间每两小时进行一次翻炕,确保粒粒酥脆,保留了花生的原味。据传承人何建平称,掌控火候是柴火炕花生的关键技术。只有掌控好适度火候,花生外壳颜色才会变成金黄色。
大湖柴火炕花生的炕制方法在民间一直以家族传承的方法传承着。柴火炕花生在大湖是各种节日、宴席的主要食品,并且延继至今,是连平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花生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叶酸,膳食纤维,维生素E,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大湖柴火炕花生有将近300年历史,是大众化的传统小吃,对客家饮食文化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大湖柴火炕花生制作技艺于2018年5月被列入连平县第四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