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连平 > 连平文化 > 传统习俗
鲤鱼舞
2018-01-10 来源:本站 字体大小: 默认   
分享到:

 

鲤鱼舞是连平县东南部民间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舞蹈。

鲤鱼舞自明崇祯七年(1634)建州以来,连平县东南部一带就已经流行鲤鱼舞,每逢喜庆节日,都舞鲤鱼庆祝丰收鲤鱼舞历经数百年,一直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在该地区盛演不衰。

鲤鱼舞以鲤鱼为道具,模仿鲤鱼在水中生活的形态,摇头摆尾,形象生态的动作,通过舞蹈加以形象化艺术表演,并加上锣鼓的打击乐伴奏,渲染气氛。表演欢快活跃,动作刚劲有力,适合节日喜庆的广场及舞台表演。每逢喜庆节日,鲤鱼舞多在春节期间演出。演出道具有红鲤鱼10多尾。鲤鱼舞主角为爷孙两人。演出时,爷孙俩手拿捕鱼的渔具,以幽默、滑稽、夸张的动作表演,既形象又生动。手擎道具鲤鱼的众演员相随起舞。精心制作的鲤鱼栩栩如生,艺人们模仿手擎道具鲤鱼的众演员相随起舞。精心制作的鲤鱼栩栩如生,艺人们模仿潜入水底觅食,时而像相互嬉戏,高潮时鲤鱼急速翻腾,全力拼搏,最后高跃龙门,此时观者情绪激昂,全场欢呼喝。舞时配以鲤鱼歌,并以民间乐器伴奏,节奏明快,曲韵欢畅。再加上锣鼓敲击乐的配合,场面更为热烈。鲤鱼舞动时双手动作幅度较大,步法以圆场步为主,配合跪地、抬腿、跳跃等,动作刚劲有力、粗犷奔放。整个表演节奏强烈,一气呵成。鲤鱼舞内容是表现当地农民在搞好农业生产的同时,致力于渔业发展,渔业生产获得丰收的喜悦情景。

主要舞蹈情节有:河边喂鱼鱼群抢食鱼跳龙门收获捕鱼庆祝丰收

河边喂鱼:爷孙俩在河边撒鱼食,10多尾模拟鲤鱼灯在艺人们的手中栩栩如生,时而在湖面水面悠然游动,时而像相互嬉戏。爷孙俩发现鱼群,将鱼食抛向鱼群。

鱼群抢食:鱼群发现鱼食,争相浮出水面或潜入水底抢食,场面十分热闹。

鱼跳龙门:鲤鱼急速翻腾,全力拼搏,高跃龙门。

收获鱼群:鲤鱼在湖面慢悠慢游动,摇头摆尾,爷孙将鲤鱼捕捉,满载而归。

庆祝丰收:舞起欢快的鲤鱼舞,庆贺丰收。

鲤鱼舞有点像扭秧歌,舞起来灵活,逼真,很好看。场面壮观,十分热烈,很有气势。

鲤鱼舞是中华民族民间舞蹈的一朵奇葩,是最优美的民族民间舞蹈之一。

鲤鱼舞其本意是庆祝丰收,寓意年年有余,祈愿天下太平,又因为谐音,取得财利之意;谐音,取年年有余之义。有一定的历史价值,是民间宝贵的文化遗产。

鲤鱼舞艺术形象生动,抓住水的特性和鲤鱼的特征,细腻地创编了绚丽多彩的舞蹈动作,构成了一幅欢快、灵动的画面,把生活真实和艺术创作融为一体,给人一种艺术享受。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鲤鱼舞的造型美观,制作精致,色彩丰富,装饰花样多种多样。栩栩如生的鲤鱼,以神胜形,使人赏心悦目,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当今,鲤鱼舞基本上完整地继承了下来,而且还不断融入时代特色,推陈出新,打造成了一种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表演艺术。

如今艺人老化,传承乏人,不少有艺术价值的东西正日渐流失,随着时代的变迁,鲤鱼舞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人们思维观念的转变,特别是产业结构的变化,外出人员增多;时也受市场经济的冲击,势必影响到鲤鱼舞的传承;产业结构的变化,社会人员的流动性增强,鲤鱼舞这一民间艺术会日趋消褪。

    20075月,鲤鱼舞被列入河源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Baidu
map